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诗人,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尚松省,出身于一个军官家庭。他自幼才华横溢,13岁开始创作,早期作品多赞成波帝王朝复辟和天王教会。在进步思想启发下,他政治上转向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并在文学上反对古典主义。1827年《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使他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雨果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和《九三年》等。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雨果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支持民主和社会改革。1848年“二月革命”开始时,他已成为坚定的共和党人,并当选为制宪会议的成员,成为法国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左派的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立即发表宣言进行反抗,并被迫流亡到布鲁塞尔,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期间,他始终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独裁政权的斗争,并坚持写作。
雨果的作品充满激情,对人性的深刻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深受世人喜爱,影响至今。1885年5月22日,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