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监督名词解释

时间:2025-02-14 23:37:08 网络游戏

公民监督是指 公民基于宪法赋予的权利,通过批评、建议、举报、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和个人品性所作的监督。这种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监督。

公民监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广泛性:

公民监督的主体是广大公民,人数众多且分布广泛,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基础性:

公民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各种监督的基础,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式是专门机关监督和各系统自上而下监督的基础。

直接性:

公民是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他们的监督可以直接影响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

多样性:

公民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

公民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引起社会组织及国家机关的注意:

虽然公民监督不具有严格的法律形式和强制性后果,但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社会组织及国家机关的注意,从而带动强制性监督手段的运行。

法律监督体系的基础:

公民监督是法律监督体系的基础,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能够补充和强化其他监督形式。

反腐败的重要渠道:

在中国,公民通过检举、控告参与反腐败的渠道是畅通的,中国政府设有专门的信访机构,受理公民提出的检举控告和意见建议。

综上所述,公民监督是宪法赋予公民的重要权利,通过多种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具有广泛性、基础性、直接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并在法律监督体系和反腐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