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是 北宋文学家苏轼于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判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险些丧命。12月,他获释出狱,随后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心情忧郁的情况下,苏轼仍然保持着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
文章记叙了苏轼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因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至承天寺寻找好友张怀民,两人一同赏月的情景。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般清澈透明,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在水中交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美的氛围。苏轼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苏轼在黄州期间,心情郁闷,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通过游览承天寺、与友人赏月等方式,寻找心灵的慰藉和自我排遣的途径。这篇文章不仅反映了苏轼当时的心理状态,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