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历史来源可以追溯到 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风筝的发明通常归功于古代哲学家墨翟,他据说用木头制作了一只木鸟,虽然这只木鸟只飞了一天就坏了,但它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改进了墨翟的风筝材质,用竹子制作了风筝,而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人们开始用纸张制作风筝,称为“纸鸢”。
在南北朝时期,风筝开始被用作传递信息的工具。到了隋唐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发达,风筝逐渐演变成民间娱乐活动。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甚至在《武林旧事》中有所记载。
风筝不仅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在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就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和通讯。此外,风筝也被用于娱乐,如五代时期的李邺在宫中放纸鸢,并在鸢首安装竹笛,使风入竹笛发出古筝的声音,因此得名“风筝”。
综上所述,风筝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起源于中国,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