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如下:
政治和经济制度落后:
封建地主阶级牢牢控制着政治与经济,妨碍了现代化改革的发展。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观念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专制力量的压迫:
清政府时期,专制思想深入人心,各种权利压制人们的自由。国民政府时期,虽然实行了西方式的宪政制度,但存在着官僚主义、权力腐败等问题。
国家的半殖民地化:
19世纪以来,列强不断侵略和控制中国的资本、市场和资源,将中国经济发展推向了衰落。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贫富分化现象:
中国不仅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就连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同样存在广泛的不平衡分化现象。
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和冲突:
封建旧有的社会关系在近代社会中仍然存在,导致了许多矛盾和冲突,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遭受外来侵略和割地赔款: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自身不强的情况下,被迫遭受了多次割让领土和赔款等耻辱性的条约,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贸易不平等和关税壁垒:
在列强的极限压榨下,中国成为了一个商品出口国和原材料输送国,恶劣的贸易不平等和高额的关税壁垒使中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外国列强操纵财政和经济命脉:
外国列强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封建势力与外国势力勾结:
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存在: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且软弱: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软弱。
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的地域广大,以及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广大人民贫困化:
在西方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复杂面貌,反映了当时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困境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