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是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他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七弦琴演奏家,还是出色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有“嵇氏四弄”等琴曲传世。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其喜爱老庄学说,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不注重打扮。嵇康曾娶魏武帝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因此被封为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司马氏掌权后,嵇康选择隐居不仕,拒绝出仕。他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其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代思想,对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并有《嵇康集》传世。
嵇康因得罪司隶校尉钟会,遭其构陷,最终被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临刑前,嵇康弹奏了《广陵散》,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后赴死。嵇康的事迹与遭遇对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
与山巨源的绝交书: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义不负心,写信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自己的心志。
临刑前弹奏《广陵散》:
嵇康因得罪司隶校尉钟会,遭其构陷,最终被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临刑前,嵇康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并感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隐居不仕:
司马氏掌权后,嵇康选择隐居不仕,拒绝出仕。他常以打铁为乐,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与嵇绍的关系:
嵇康有一子嵇绍,被其父于狱中交付与山涛抚养,并且被山涛推荐为官。嵇绍成为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在晋惠帝兵败被困时,嵇绍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的忠心耿耿。
这些故事展现了嵇康的个性、才华和悲壮的命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