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和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年经历
武则天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武士彟是唐朝初期的一个小官员。她因美貌和才智被唐太宗李世民选入宫中,成为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去世后,武则天被迫出家为尼,但在唐高宗李治的支持下,她重返宫中,并逐渐掌握了权力。
皇后与权力斗争
武则天在高宗时期逐步扩大自己的权力,永徽六年(655年)通过“废王立武”事件成为皇后。高宗去世后,她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逐步掌握实权。
女皇时期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定都洛阳。她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如殿试、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度,并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减轻百姓负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农业生产的恢复。
文化成就
武则天大力支持文人学士,设立科举考试,鼓励士人参与政务。她还注重对历史的记录,命人修撰《旧唐书》,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她本人也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等作品,但现多已佚失,现存《全唐诗》中的诗四十六首。
晚年与逝世
武则天的晚年逐渐显露出疲惫之态,权力的集中与对外战争加重了国家的负担,她的统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705年,武则天因病逝世,享年81岁,庙号则天大圣皇帝,标志着“武周”政权的终结。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的一生不仅是一段政治传奇,也是女性权力崛起的象征。她的政治手腕和智慧,使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式登基称帝的女性,对唐朝乃至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