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是指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胜利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决定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战争赔偿责任,以及解决国际联盟的成员国地位问题。和会上,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戴维·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主导了会议,最终达成了《凡尔赛和约》,其中规定了德国对战争的负责、领土划分、战争赔偿等问题。
巴黎和会的历史背景是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引发了一战。战争持续至1918年11月,德国投降。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旨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并奠定战后和平。
巴黎和会的结果不仅包括《凡尔赛和约》,还涉及对奥地利的《圣日尔曼条约》、对保加利亚的《纳伊条约》、对匈牙利的《特里亚农条约》、对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等一系列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这一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然而,巴黎和会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例如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计划被一些国家批评为过于理想主义和忽略了现实政治的复杂性。此外,和会未能解决国际社会中的所有问题,如殖民地问题、民族自决问题等,也埋下了二战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