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又名普里希文,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他被誉为“伟大的牧神”、“完整的大艺术家”、“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和“俄罗斯语言百草”。
普里什文出生于俄罗斯奥廖尔省的一个破败商人家庭,早年因“自由思想”被开除出耶列茨中学。1897年,他在里加综合技术学校上学时,因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被捕。1902年,他毕业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农艺专业,回国后任农艺师,并写过有关农业的著作和论文。后来,他弃农从文,潜心研究民间文学和人种志学,致力于文学创作。
普里什文的创作领域广泛,包括随笔、中篇小说、儿童文学等。他的作品充满纯净的阳光、水流和蓬勃生长的树木,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和无穷魅力。他善于刻画儿童心理,擅长描绘大自然,表达出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深刻哲理思考和细腻的观察与感受。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随笔集《飞鸟不惊的地方》《黑皮肤的阿拉伯人》,中篇小说《人参》,以及儿童文学作品《太阳宝库》和《船木松林》等。
普里什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而且为其奠定了一种原初意义上的风貌。高尔基对他的创作评价甚高,称他为“诗人和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