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中东战争,又称黎巴嫩战争,发生在1982年6月6日至9月29日之间。这场战争是由以色列发起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并建立一个亲以政权,同时驱逐在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以色列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分子暗杀。
战争背景
自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一直在考虑如何解除北方的驻黎叙军和巴解武装的威胁。1981年4至7月间的叙以导弹危机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以色列制定了三年“总体作战计划”,企图歼灭在黎的巴解武装主力及其总部,并削弱驻黎叙军。
战争过程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袭击了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以色列军队在几天内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战争期间,发生了由以色列支持的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民兵组织对巴勒斯坦难民的贝鲁特大屠杀。
战争结果
以色列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巴解组织被迫撤出黎巴嫩,阿拉伯国家也没有收留他们,最后在美国的协调下,迁往突尼斯。
战争影响
第五次中东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以色列希望通过这场战争彻底解决边境问题。然而,战争也带来了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数千名巴勒斯坦难民在以色列的“保护”下被枪杀。这场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直到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举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才开始走向和平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