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班级授课制

时间:2025-02-13 20:10:33 网络游戏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

班、课、时三个基本特征

: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

: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

: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单位时间称为“课时”,可以是50/45/30/25/20/15分钟,但都是统一的和固定的。

固定的教学时间和地点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都是固定的,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统一教学内容和进度。

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学生可以在集体中互相学习和交流,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缺点

难以因材施教:由于班级授课制中所有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度必须一致,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

历史发展

起源:班级授课制最早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并在19世纪中期成为西方学校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引入中国: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并在1904年的癸卯学制中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

班级授课制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但其高效、系统的特点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