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赐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骄横跋扈,不守臣道:
年羹尧在边疆地区掌握重兵,行事专断,甚至使用皇帝专用的“谕”字和“赐”字,严重僭越了皇权。在朝廷中,他的行为举止愈加张扬,例如要求平级和下级官员行跪拜之礼,并且敢于骑马从官员中昂首而过,这些行为显然违反了礼制。
接受贿赂,侵吞军饷:
年羹尧在西北作战期间,贪污了大量军费,数额高达460万两银子。此外,他还通过“年选”方式选拔官员,这些官员只效忠于他,而吏部甚至无法罢免,这直接威胁到了雍正帝的权威。
结党营私,威胁皇权:
年羹尧组建了自己的政治集团,通过“年选”方式选拔官员,这些官员大多效忠于他,形成了一个小圈子,直接威胁到了雍正帝的统治地位。
政治斗争与站错队伍:
年羹尧在政治上站错了队,他支持雍正的三子弘时,而雍正帝对弘时极为不满。年羹尧的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对皇位继承问题的干涉,这让雍正帝对他深感忌惮。
雍正帝的矛盾与抉择:
尽管年羹尧功勋卓著,但他的种种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雍正帝的皇权。雍正帝多次试图敲打年羹尧,但年羹尧并未收敛。最终,雍正帝不得不下决心除掉他。在年羹尧被削职后,朝中官员纷纷揭发他的罪状,最终被列出92条大罪,包括大逆、欺罔、僭越、狂悖等。雍正帝虽然表示“开恩”,赐其自尽,但实际上是借机清除了一位潜在的威胁。
综上所述,年羹尧之所以遭赐死,主要是因为他的骄横跋扈、受贿卖官、结党营私等行为严重触碰了皇权的底线,触犯了雍正帝的禁忌。他的死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也是他自身罪行的应得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