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是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他领导了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的起义。
早年经历
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曾为地主牧羊,并曾当过银川驿卒。
起义历程
1629年,因朝廷裁减驿站经费,李自成被迫离开驿站,加入了农民起义军。1630年代初,他投奔了高迎祥,并在其手下迅速崭露头角,成为闯将。1636年,高迎祥去世后,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领导部队在陕西、甘肃、四川等地活动。
建立大顺政权
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随后进占西安。1644年正月,他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并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战败与死亡
1645年,李自成在与清军和吴三桂的联军在山海关之战中战败,退出北京,撤退至河南、陕西一带继续抗清。同年5月17日,李自成在湖北通城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影响与评价
李自成的起义军以严明的纪律和公正的分配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他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反映了农民对土地和赋税问题的深切关注。他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使他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李自成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起义不仅是对明朝统治的反抗,更是对当时社会不公和压迫的深刻反思。尽管最终起义失败,但他的故事和精神仍然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