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政策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资质管理:设立旅行社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取得旅游主管部门的许可,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例如,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需要有不少于30万元的注册资本。
合同管理:旅行社组织和安排旅游活动时,必须与旅游者订立合同,合同内容应包括旅行社和旅游者的基本信息、旅游行程安排、旅游服务标准等。
价格管理:旅游服务经营者在制定旅游产品价格时,应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进行价格欺诈、哄抬物价等行为。
旅游综合协调:国务院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对旅游业发展进行综合协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相关部门或机构,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和监督管理。
资源保护:对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进行旅游利用,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资源、生态保护和文物安全的要求,尊重和维护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义务,乡村休闲旅游场所作为经营场所,需遵守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保障游客和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各项权益,乡村休闲旅游的经营者需保障游客的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等合法权益,不得进行欺诈、强制消费等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要求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和经营活动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保护乡村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旅行社条例》:规范旅行社的设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范导游人员的行为和管理。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规范旅游饭店的星级评定和管理。
《旅游投诉暂行规定》:规范旅游投诉的处理流程和要求。
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旅游行业的法律框架,旨在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