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习惯
预备铃响后,有秩序进入教室,准备上课用的课本和相关的文具,静候老师上课。
上课时坐姿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下课时,待老师先离开后才离开教室。
午休和晚自习认真独立完成课内外作业,书写工整规范,做到安静。
课余时间积极参加阅读活动,养成喜爱读书的好习惯。
测验考试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要有竞争意识、勇于争先。
生活习惯
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按时起床,及时出操,认真晨读,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病有事要请假,按时就寝,文明就寝。
按时就餐,排队就餐,文明就餐,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不浪费饭菜,食品包装袋和剩饭剩菜不乱倒,主动分类放进桶。
衣被整理要整齐规范,寝室用具摆放要“一条线”。
不吃变质食物,自备饮水杯,不喝生水。
锻炼身体,在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下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和课内外文娱活动,认真做好“两操”。
安全行为习惯
学生不准带管制刀具和易燃物品进入学校,严禁用尖锐物游戏,以防误伤他人;严禁带玩具到校,以免影响学习。
学生到校后,未经学校、老师批准,严禁外出或擅自离校。
严禁带零食到校,严禁在沿街或在流动摊贩处购买霉烂、过期、变质等不卫生食品;严禁购买“三无”食品(无厂家、无商标、无出厂日期)等,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上课期间,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严禁推、拉、打相邻同学,严禁向他人扔东西,严禁学生玩耍危险学具(小刀、圆锥、剪刀等)。
课间玩耍、游戏时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游戏,不可追逐打闹;课间活动要听从老师指挥,未经允许,不得进行危险活动。
文明礼仪
要做到进校门后问一句:“老师好”。放学回家问一句:“老师再见”。
关心国家大事,知道“天下兴之,匹夫有责”,每个公民都应关心国家大事。
确立远大的理想,并为理想的实现发奋学习。
正确对待荣誉,荣誉要努力争取,公平竞争。
学会记忆、学会合作、懂礼仪、守公德。
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
增强环保意识,热爱自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投入到保护自然的实际行动中去。
纪律方面
集合、站队速度要快,做到快、静、齐,原则上手不离裤线、抬头挺胸。
走路时步伐要一致、整齐。
眼保健操要做得认真,保护视力。
卫生方面
清理教室卫生死角,如教室门后面、电脑桌旁边、后面摆放作业本的桌子等。
摆放好卫生用品,如教室前面的煤堆周围等。
自我管理和自律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合理规划时间,确保学习、锻炼、休息等活动有序进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记录笔记、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等。
教育引导
将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传授养成方法。
开展主题班会、品德课等专门的养成教育课程,系统地进行习惯培养和品德教育。
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养成良好习惯,如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
开展习惯养成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坚持养成良好习惯,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家校合作
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抓课堂教学研究,课外注重研究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
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