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机编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和指令:
确定工艺过程及工艺路线
根据一般的工艺原则确定火花机加工方法。
划分加工阶段,选择机床、夹紧定位方法、加工路线(如对刀点、换刀点、进给路线)。
选择刀具、切削用量等工艺参数(如进给速度、主轴转速、切削宽度和切削深度等)。
根据数控机床加工特点,做到工序集中、换刀次数少、空行程路线短等。
编写火花机零件加工程序
根据所计算出的刀具运动轨迹坐标值和已确定的切削用量以及辅助动作。
结合数控系统规定使用的指令及程序格式,编写零件加工程序。
程序输入数控系统
程序编写好之后,可通过键盘直接将程序输入数控系统。
也可制作成控制介质(穿孔纸带、磁盘、磁带等),再将控制介质上的程序输入数控系统。
程序检验和零件试切
编制好的程序必须经过检验和试切才能正式使用。
检验的方法是直接将控制介质上的信息输入到数控系统中,检查刀具的运动轨迹是否正确。
试切可用铝、塑料、石腊等易切材料,若发现零件不符合要求,则应对程序作修改,以及采用误差补偿方法,直到加工出合格的零件为止。
使用编程语言
火花机使用的编程语言主要有G代码和M代码。
G代码是数控机床最常用的程序编码语言,用于控制机床的运动轴,如G00表示快速定位,G01表示线性插补等。
M代码用来控制机床中的辅助功能,如M03表示主轴正转,M04表示主轴反转等。
除了G代码和M代码,火花机的编程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性的指令和参数来控制加工过程,如T代码选择刀具,S代码设置主轴转速,F代码设置进给速度。
常见编程指令
程序开始和结束指令:通常是“O0001”表示程序开始,“M30”表示程序结束。
坐标系设定指令:使用“G54”至“G59”指令来设定工件坐标系。
加工方式设定指令:使用“G01”指令表示直线插补,使用“G02”和“G03”指令表示圆弧插补。
速度设定指令:使用“F”指令设定进给速度,使用“S”指令设定主轴转速。
刀具半径补偿指令:使用“G41”表示左刀具半径补偿,使用“G42”表示右刀具半径补偿。
刀具长度补偿指令:使用“G43”表示刀具长度补偿。
跳转指令:使用“GOTO”指令进行程序跳转。
循环指令:使用“G81”至“G89”指令进行循环加工。
停止指令:使用“M00”指令进行停止。
喷淋冷却指令:使用“M08”和“M09”指令控制冷却液的开关。
通过以上步骤和指令,可以实现对火花机的精确编程和控制,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燃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