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MasterCAM进行编程的一般步骤如下:
模型创建
绘制二维图形:利用Master CAM的绘图工具,如直线、圆弧、矩形、多边形等,绘制出零件的二维轮廓。例如,先绘制出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形状,再通过修剪、延伸、倒圆角等编辑命令进行完善。
创建三维模型:在二维图形的基础上,通过拉伸、旋转、扫描、放样等实体建模命令,将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实体模型。例如,将一个二维的圆形通过拉伸操作得到一个圆柱体三维模型;或者将一个二维的曲线围绕一条轴进行旋转,生成一个旋转体模型。
设置加工环境
选择机床类型:根据实际加工需求,在Master CAM中选择相应的机床类型,如铣床、车床、加工中心等。不同的机床类型在编程时会有不同的参数设置和加工策略。
定义工件毛坯:明确要加工的工件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等信息。可以通过直接输入毛坯的尺寸数据,或者通过导入模型文件等方式来定义毛坯。
创建刀具路径
选择加工策略: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加工要求和工艺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策略。Master CAM提供了多种加工策略,如外形铣削、挖槽加工、钻孔加工、曲面粗加工、曲面精加工等。
设置刀具参数:针对所选的加工策略,选择合适的刀具,并设置刀具的直径、长度、齿数、切削刃半径等参数。刀具的选择和参数设置直接影响加工效率和质量。
确定加工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步距等参数的设置。
编程操作
导入CAD文件:将CAD图纸导入Mastercam中,并进行几何实体的识别和处理。在导入模型时,需要注意模型的单位和坐标系设置,以确保后续操作的准确性。
创建刀具和夹具:根据实际加工需要,在Mastercam中创建刀具和夹具,并设置其参数和属性。刀具和夹具的选择和设置需要考虑加工材料、加工方式、切削条件等因素。
创建加工操作:在Mastercam中创建加工操作,包括切削路径、切削参数、刀具路径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加工方式,例如粗加工、精加工、倒角、孔加工等。
模拟加工过程:在Mastercam中可以进行加工过程的模拟,以检查加工路径、刀具路径、切削参数等是否符合实际需求。模拟过程可以帮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错误。
生成NC代码:在Mastercam中生成NC代码,以便在机床上进行实际加工。生成的NC代码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检查和修改,以确保加工过程的安全和准确。
后处理
执行后处理:完成编程后,进行后处理以生成适用于特定机床控制器的NC程序。后处理步骤可能包括格式转换、代码优化等。
导出和传输
导出NC程序:将生成的NC程序导出到CNC机器上进行加工。确保导出的程序格式与机床控制器兼容。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使用MasterCAM完成从模型创建到加工代码生成的整个编程过程。建议在实际编程过程中,多进行模拟和检查,以确保编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