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简介

时间:2025-03-10 03:11:10 网络游戏

汉服,即 汉民族传统服饰,也被称为汉衣冠、汉装、华服等。它起源于黄帝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一直延续到明代。汉服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内涵发展出的民族服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的主要特点包括交领、右衽(少数也有左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汉服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亚洲各国的服饰文化产生了影响。例如,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华夏的冠服制度。在清代因剃发易服而消亡,21世纪初开始复兴,汉服又开始进入现实社会,各地的汉服活动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