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水质检测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资料及以往的监测资料。
调查监测区域内的城市发展、工业分布、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特别是地下工程规模应用等。
了解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和施用量,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纳污和地面水污染现状。
测量或查知水位、水深,以确定采水器和泵的类型、所需费用和采样程序。
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并根据地区特点与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文地质单元。
采样时间和频率
工业废水:每年采样监测2-4次。
生活污水:每年采样监测2次,春、夏季各1次。
医院污水:每年采样监测4次,每季度1次。
采样步骤
选择采样点:依据检测目的选取代表性强的采样点,如居民区供水管道、工业排放口附近的河流段落等。
采样方法:使用干净无菌的容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标准程序采集水样,注意避免外界污染物的混入。
样品保存与运输:将采集好的水样密封好,标注相关信息,并尽快送至实验室,以减少外部因素对样本的影响。
样品预处理
去除杂质:对采集的水样进行预处理,如过滤、沉淀或离心,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悬浮物、颗粒物和有机物等。
浓缩与提取:根据需要,对水样进行浓缩或提取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分析。
实验室分析
物理指标检测:通过观察水的颜色、测量水温及透明度等简单直观的方式,初步判断水质状态。
化学指标检测:运用pH计、溶解氧测定仪等专业仪器,深入水中的化学成分,特别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含量。
微生物指标检测:利用培养基法检测水中的大肠杆菌群数、总菌落数等,评估微生物污染程度。
数据处理与报告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出水质检测结果。
评估水质: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水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如果水质存在问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发布:将检测结果传达给有关的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以便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改善水环境。
建议:
在进行水质检测时,应确保采样点的选择具有代表性,避免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
采样过程中应使用干净无菌的容器,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采集,以减少外界污染物的混入。
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以减少外部因素对样本的影响。
在实验室分析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