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的制作和出具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以下是详细的步骤:
审计准备阶段
接收委托并确定审计项目:会计师事务所接收委托,明确审计目的、范围及收费,并签订业务约定书。
组成审计小组:组建审计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
了解和调查被审计单位: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经营规模、行业、历史审计情况进行初步了解。
确定审计重点和制定审计计划:根据了解的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编制审计通知书: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明确审计时间和要求。
审计实施阶段
财务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实施详细的财务审计程序。
整理汇总审计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汇总。
内部控制测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评估其执行效力和潜在风险。
实质性测试:对财务报表项目逐一核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计小结: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报告阶段
编制审计报告初稿:根据审计结果和发现的问题,编制审计报告初稿。
征求意见:将审计报告初稿提交给被审计单位,征求其意见和建议。
解决重要差异: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解决审计中发现的差异,确保审计报告的准确性。
审计总结:对审计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审计目标的实现情况。
最终审计报告:在征求意见并解决所有问题后,形成最终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终结阶段
审计档案归档:将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全部资料归档,确保审计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其他相关步骤
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详细记录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所有差异,并进行分类汇总。
判断和应用重要性水平:确定未调整不符事项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据此确定审计意见。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仔细复核,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出具审计报告:经审核确认后,由注册会计师签署并正式出具审计报告。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公正性,满足社会和相关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