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立案程序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时,依法所采取的一系列法定步骤和措施。这些程序旨在确保案件处理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立案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受理和初步核实
纪检监察机关按照相关规定接受涉及监察对象违犯党纪政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
对线索进行初步核实,确认是否存在违纪违法事实,并判断是否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立案
经过初步核实,认为确有违法事实且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决定成立案件并进行调查处理。
立案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有违纪违法的事实和需要追究纪律责任。
调查
办案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手段和措施,对已立案的案件进行深入调查,收集证据,查明违纪事实。
调查报告及处理意见
调查人员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书面综合材料,证明案件事实真相,并提出定性处理意见。
调查报告需经调查组全体成员讨论并通过,分管领导审议后定稿。
移送审理
承办案件的纪检监察室在调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至案件审理机构进行审理。
立案报批
纪检监察机关决定立案时,需经本机关主要负责人审批,并报同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批准。
对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并采取留置措施的,需由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主持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再履行报批程序。
宣布和通报
立案调查决定应向被调查人宣布,并通报相关组织。
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还应通知被调查人家属,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整个立案过程必须严格依法进行,确保客观、公正和合法。通过这一系列的程序,纪检监察机关能够确保案件得到妥善处理,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