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养鱼需要遵循以下程序:
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向水务局提交水库养殖申请书,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养殖规划(如养殖鱼类、规模等)。
审核与许可
水务局根据水库性质审核申请,小型灌溉、防洪等综合利用的水库在符合相关规定后可承包养殖。承担重要供水任务或大型防洪功能的水库一般不允许个人养鱼。
审核通过后,需去当地农业农村局的渔业部门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评估养殖条件和品种,确保符合渔业养殖规范和生态保护要求。
建立拦鱼设施
为防止鱼类逃逸,需建立有效的拦鱼设备,如尼龙网、竹梢、铁丝网、钢筋栅等,网目或间距视放养鱼种规格而定。
选择养殖种类与放养量
根据水库大小、营养情况及浮游生物数量选择适宜的养殖鱼类,如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
确定放养量,富营养型水库每亩可投放110-140尾,营养一般的水库为80-110尾,营养较少的水库为50-80尾。
注意鱼种规格,投放大规格鱼种以提高成活率和回捕率。
水质调节与饲料管理
通过建造发酵池塘、混合有机粪肥与饲料原料、添加益生菌等方法进行肥料发酵,定期施肥以保持水质稳定。
投喂人工饲料,以培育的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特殊情况下可少量投喂米糠、次粉等。
遵守法律法规
在养殖过程中,严格遵守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防止水质污染。
建立拦鱼设施
拦鱼设施要建好,否则会造成水库鱼类大量逃逸,影响成鱼回捕率。
放养模式与规格
采用以花鲢为主、白鲢为辅的养殖模式,放养量约150~200尾/亩,鱼种规格均在250克/尾以上。
饲料管理
以培育的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投喂人工饲料为辅,仅在浮游生物量不足等特殊情况下或在养殖后期为了提高出塘规格,少量投喂米糠、次粉等,投喂量约为鱼总重量的0.5% ~1%。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水库养鱼活动合法、科学、高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