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测井操作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接受任务及作业准备
接受任务,核实任务内容。
确定测井所需的相关资料、测井设计、测井仪器、辅助工具和相关的安全防护用品。
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办理放射性源领用手续。
借取相关资料,检查Q&HSE资料、技术和安全规范等资料。
检查电缆头、马丁代克、张力计、张力线、电缆、注脂系统、井口防喷装置等。
检查滑环、发电机、变速箱等设备。
领取下井仪器,与地面系统配接检查后装车固定。
固定马丁代克,对电缆采取防护措施。
检查安全警示标志、逃生呼吸器、医药急救箱、放射性监测仪、气体检测仪、废弃物回收箱等HSE设施是否齐全、完好。
检查井口工具、材料和放射性源。
配置专用工具。
出车前的车辆安全例行检查。
领取放射性源,负责全程监控。
队伍出发
依照季节和环境特点进行行车安全风险识别。
出车前安全例会。
队伍按指定路线出发。
指定押车人员及押源人员,明确押车人员应坐在副驾驶位置。
连续行车2小时(或每百公里)后停车休息,进行车辆和放射性源的检查。
遇到危险路段时,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行。
井场安装
现场勘察,确保施工现场满足HSE的要求。
积极与相关方沟通,了解本井相关信息。
班前会,包括测井内容、测井顺序、井况、井下参数、作业风险、注意事项等,明确紧急集合点、逃生路线和方式,以及各岗位职责和巡回检查路线。
填写会议记录。
设备入井
在钻台上依次连接钻头-钻头转换短节(变扣如果需要),然后连接钻杆下钻。
所有钻杆在连接前必须用外径为65mm的通径规通径以保证钻杆内径畅通无任何杂物。
钻杆润滑油必须只能涂在公接头上而且尽量少用。
换接下一柱钻杆时要盖好井口的钻杆,以防止任何杂物掉进钻杆。
下钻到井底后,循环1周,然后至少短起30柱,再下钻到底,循环2周,清理钻杆内部以确保仪器顺利通过钻杆,并且确保出入口泥浆比重一致,且在未打重浆的情况下卸钻具时水眼不返泥浆。循环后上提足够的长度(至少32米)。
钻井队协助安装天滑轮,其他设备需由测井队人员安装,再连接电测仪器并检查,确认仪器正常后,安装放射源,然后将仪器下放到一定位置,然后依次接上,电缆旁通短节,顶驱或泥浆泵。
将仪器下放至井斜为30度的位置。
测井操作
点火后,输入“S”,即恢复到测井深度。
点火后观察3分钟,上提电缆。注意射孔时射孔液要灌至井口,上提时速度要慢,防止抽汲及卡枪,注意曲线变化,看磁定位是否在移动,看张力计变化。
若要检查射孔质量,则起至N-2时,停车,挂图下测至N2,停车,挂图上测至N-2后,退出系统,起出电缆。
若油层下部有桥塞或离人工井底很近,则需挂下放挂档射孔。但一般情况下,不提倡下放射孔。
上提射孔时,标接下再输入两上接箍深度。
校深,通过与原图进行对比,找出校深接箍,按原图对应的接箍深度重新置入深度。
上提测井,上提仪器,至浅于校深接箍一根套管处停车,挂图下测,下拉对比。下拉至标接下第二个接箍N2,停车,按ESC退出。
收尾工作
测井完后,各测井工具必须放在安全位置。
电缆钢丝磨短应及时包扎,预防钢丝堆积一块随电缆运行到天滑轮跳槽拉断,造成井下落物事故。
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