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生产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准备阶段
确定所需使用的金属材料和辅助材料,如模具、型砂、涂料等。
根据产品要求设计并制作模具。
准备熔化金属所需的燃料和气体。
熔炼阶段
将金属材料加热熔化,形成液态金属。
控制熔炼温度和时间,确保金属纯度和均匀性。
根据需要添加合金元素,调整金属化学成分。
造型与制芯阶段
使用型砂形成铸件的型腔。
制作铸件内部的型芯。
将型芯放入型腔,并进行配模。
浇注阶段
将熔化的金属以一定的速度和压力注入模具中。
控制浇注速度和压力,避免气孔和缺陷的产生。
控制浇注温度,确保金属在模具中适当凝固。
冷却凝固阶段
等待金属在模具中冷却并凝固成铸件。
根据金属种类和厚度调整冷却时间。
清理阶段
铸件凝固后,去除型砂和浇口等附设件。
进行去毛刺、打磨等表面处理工艺。
检验与修整阶段
对铸件进行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的检验。
对不合格品进行修整或返工。
后处理阶段
根据需要进行热处理、机械加工或表面处理,以提高铸件的性能和外观质量。
入库阶段
将合格的铸件入库,等待后续的发货或使用。
不同的铸造方法(如砂型铸造、消失模铸造、压蜡制壳等)可能在具体操作上有所不同,但大体流程是相似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