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教学法是一种 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它基于心理学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由心理学家B.F. Skinner提出。程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编程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的、可执行的步骤(即程序),通过逐步实现和调试每个步骤,学生可以逐渐理解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程序教学法的特点包括:
自定进度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进行学习,不受其他学生进度的影响。
小步子原则:
学习内容被分解成一系列小单元,每个单元都设计得简单易懂,便于学生逐步掌握。
即时反馈原则:
学生在完成每个步骤后,会立即得到反馈,确认答案的正确与否,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强化学习:
通过正强化(如鼓励)来鼓励学生继续学习下一个单元,增强学习动机。
程序教学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编程教育中,帮助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同时,它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通过将学习内容分解成一系列小单元,并按照逻辑顺序排列,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