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常见程序问题有什么

时间:2025-01-27 14:38:49 手机游戏

刑事常见程序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立案阶段

立案条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立案程序: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7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检察院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并在7日内制作《不立案理由说明书》。检察院认为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检察院要求立案的通知后,应当在15日内决定立案。

侦查阶段

侦查措施: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询问证人、被害人,搜查、技术侦查等手段去收集证据。

传唤与拘传:传唤和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刑事拘留: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24小时。

侦查期限: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侦查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案情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1个月;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2个月;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以再延长2个月。

审查起诉阶段

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案件后,认为犯罪事实已查明并且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当按照审判管辖规定向法院提起公诉。

提起公诉:检察院向法院提交量刑建议,案件在此阶段已经定性。

审判阶段

审判程序:包括一审、二审和再审。审判阶段会经过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的审理和裁判。

中止审理:在审判过程中,因某些原因(如被告人患精神病、脱逃等)致使审判活动无法继续进行,审判人员决定暂时停止审判活动,待有关情形消失后,再行恢复审判。

执行阶段

执行主体:刑事执行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等。

执行内容:实施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确定的内容。

程序违法问题

物证书证扣押、提取、保管、移送、处理程序违法。

搜查、检查、勘验程序违法。

立案程序违法。

鉴定程序违法。

讯问、询问程序违法。

管辖程序违法。

翻译程序违法。

辨认程序违法。

电子数据提取、保管程序违法。

接受委托的辩护程序违法。

采取技术侦查、控制下交付程序违法。

使用强制措施程序违法。

录音录像程序违法。

所外提讯程序违法。

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各办案机关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确保程序合法、公正、透明,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