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诉讼程序通常包括以下阶段:
立案
当事人准备好起诉状并向人民法院申请立案。
立案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后,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侦查
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进行刑事拘留并进行讯问。
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和控告。
律师可以了解案件情况并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审查起诉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及其委托人的意见。
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应在规定时间内告知犯罪嫌疑人这一权利。
辩护律师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案件材料,并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
审判
民事案件:
原告起诉,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辩状。
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通知当事人,庭审期间双方提交证据和辩论意见,最后下达判决书。
刑事案件:
法院受理案件后,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最终作出判决。
判决宣告时公开进行,但是否当庭宣判则视法庭审理情况及结果而定。
行政案件:
原告起诉,法院受理后,通知被告,并安排开庭时间。
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
执行
对于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执行。
法院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执行条件的,立案并启动执行程序。
法院通过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控,并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如划拨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财产等。
上诉
当事人对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状应通过原审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再审
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再审。
再审申请应在判决生效后一定期限内提出,法院对再审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裁定再审。
以上是一个完整的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具体细节可能因案件类型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