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错误被称为“bug”的原因可以追溯到计算机科学的历史。以下是关于“bug”一词由来的详细解释:
起源传说
最广为接受的故事是,在早期计算机时代,工程师赫柏(Grace Murray Hopper)在检查一台大型计算机的继电器时,发现了一只被夹扁的小飞蛾。她将飞蛾夹在工作笔记里,并诙谐地将程序故障称为“bug”。这个故事迅速传播开来,成为程序错误的代名词。
隐藏和难以察觉
程序中的bug通常是由编程错误或逻辑错误引起的,它们可以隐藏在代码的某个角落,难以察觉。这与飞蛾潜伏在计算机硬件中相似,bug可能在代码执行过程中突然跳出来,导致程序崩溃或产生错误输出。
影响程序功能
Bug会导致程序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无法完成其预期功能。这与飞蛾卡住继电器导致计算机无法工作的情况相类似,因此“bug”一词被用来形容这种破坏性的缺陷。
工程术语的演变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bug”一词一直是一种工程术语,最初用于描述硬件工程中的机械故障。后来,这个术语被霍珀小心翼翼地移下继电器,并用胶带粘到了日志簿上,成为了计算机的第一个“bug”。这种说法随后被程序员们广泛使用,沿用至今。
综上所述,程序错误被称为“bug”是因为这个术语起源于计算机科学的历史,并且与发现并解决计算机硬件中的故障有关。虽然这个词汇的原意是“臭虫”或“虫子”,但在计算机科学中,它已经成为描述程序中隐藏缺陷或问题的标准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