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通常需要以下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确定审计风险的高低。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性质、企业规模、内部控制、经营风险和基本财务状况等。
测试程序
对企业的账务进行检查和核实,以确定企业的账务是否真实、准确。
执行询问、观察、检查、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函证和分析程序等。
报告程序
对审计结果进行总结和报告,向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审计意见和建议。
编制审计报告,包括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结论以及审计决定或建议。
准备阶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审计风险。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审计目的、范围及双方责任与义务。
编制审计方案,包括审计内容、程序、重点、人员和时间安排。
下发审计通知书,通知被审计单位审计时间、目标、范围及需要准备的资料。
实施阶段
进行实地观察,了解业务活动和资产状况。
召开审计进点会,介绍审计安排,协调与被审计单位的工作。
根据审计方案执行具体的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
终结阶段
征求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并根据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
编制最终的审计报告,并报送审计机关。
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或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这些程序共同构成了审计的完整流程,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