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巡察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筹备工作
确定巡察组成员,通常包括各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他们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制定巡察工作方案,包括巡察目标、范围、方法和时间计划等,以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确定巡察工作预算,并进行相应的申请和审批手续。
巡察计划制定
明确巡察目标和范围,可能包括大学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科研工作、学生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
结合大学的工作安排和学期安排,制定合理的巡察时间计划。
巡察实施
巡察小组需要全面收集和梳理与巡察对象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调阅文件资料、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进行实地调查等。
实地巡查,包括工作室、实验室、图书馆、教室等地方,以直观了解巡察对象及其管理情况。
文件审阅,通过审阅文件资料来发现潜在问题。
访谈相关人员,获取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结果反馈与整改
巡察小组通过写报告等方式,将巡察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反馈给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
对巡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巡察报告并上报领导。
对巡察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对巡察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由学校纪委、组织人事等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或问责意见,报学校党委、行政研究决定。
情况反馈、整改落实、巡察移交、移交后处理等环节,形成处理结果报告,并注重巡察结果在干部工作中的运用,督促整改并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开。
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高校巡察的完整流程,旨在确保巡察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从而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