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教学模式是一种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顺序递进的步骤来引导学生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阅读或聆听问题,然后选择答案,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供反馈。这种模式强调个别化学习,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对于正确答案会得到即时反馈,对于错误答案则会得到纠正和提示,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包括:
1. 将教材内容细分成许多小单元,并按照这些单元的逻辑关系顺序地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许多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
2. 学生对每个小步子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确认以后再进入下一步学习。
3. 通过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及时呈现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应答反应(如填空或写答案)或选择反应,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立即得到反馈。
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以及积极强化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做出某种反应的概率的改变。个体在某种环境中做出某种反应,如果之后伴随着一定的强化,那么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程序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包括:
1. 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将编程分解成一系列小步骤,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个代码块的用途和功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个别化学习: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适合不同学习能力和进度。
3. 及时反馈:学生在每个反应之后都会得到及时反馈,有助于及时纠正错误,加深理解。
然而,程序教学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它更适合基本事实性知识的获得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不适合高级思维和深层知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