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校准程序是一系列标准化的操作步骤,旨在确保检测设备的量值可溯源到国家计量标准,从而保证测量监控结果的准确性。这些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
保证检测设备的量值可溯源到国家计量标准。
确保测量监控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所有检测设备。
职责
动力车间负责组织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编制内部校准规程。
生产部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程序
采购及验收:
动力车间提出采购计划,报生产主管批准,采购部负责采购。
检验及初次校准:
新采购的设备由动力车间送质量计量监督局校准或自行校准,合格后贴标识。
动力车间建立《设备校准一览表》,记录设备信息。
周期性校准:
动力车间编制年度《校准计划》,联系质量计量监督局或生产厂家进行校准,并出具校准报告。
校准方式:
内部校准:由实验室内部具有校准资格的人员执行。
外部校准:委托国家或行业认定的计量机构进行。
校准步骤
编制校准计划,包括校准周期、人员、方式、频率、结果处理等。
制定“标准校准作业规程”,确定设备使用频率、法律推荐校准周期、客户要求等。
实施校准,包括调整、校正、设定条件、标识等。
记录校准结果,确保可追溯性。
校准合格与不合格处理
校准合格的设备贴合格标签,标明有效期。
不合格的设备贴不合格标签,修理后需重新校准。
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控制
校准合格的设备方可使用。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通过这些步骤,设备校准程序确保了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障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