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过滤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预处理
去除悬浮物、泥沙、有机物等:通过沉淀、过滤、加药等方式实现,目的是减少后续过滤过程中的负担。
过滤
核心步骤:通过过滤介质(如砂、活性炭、陶瓷等)的作用,去除水中的微生物、细菌、病毒、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过滤介质的选择和设计会根据水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过程描述:废水由水管进入池内后,流经滤料层和承托层,细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被截留于滤料表面和内层空隙中,使废水得到净化。经过滤处理后的清液由集水管收集后排出。
后处理
提高水质的安全性和口感:对过滤后的水进行再处理,例如通过活性炭滤池进一步净化,并可能添加氯气进行消毒。
反冲洗
冲洗滤料:通过配水系统进入池内,流过承托层和滤料层,冲走沉积于滤料层中的污物,并排出池外,以保持滤料层的清洁和过滤效率。
具体过滤程序示例
一级过滤
经过5微米熔喷PP棉滤芯,去除水中的铁锈、泥沙等大颗粒杂质。
二级过滤
经过颗粒活性炭滤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异色物质。
三级过滤
经过1微米熔喷PP棉滤芯,进一步阻隔水中的杂质。
四级过滤
通过反渗透RO膜滤芯,阻隔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和病毒。
消毒
使用臭氧接触池和活性炭滤池进行杀菌消毒,确保水质安全。
建议
根据原水的质量和处理目标,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和工艺步骤。
定期进行反冲洗,以保持滤料层的清洁和过滤效率。
结合其他处理步骤(如混凝、沉淀、消毒)以确保水质达到预定标准。
这些步骤和技巧有助于提高水体过滤的效果,确保水质安全供人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