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免疫程序根据不同的猪场和当地的疫病情况会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可以遵循以下基本框架:
后备母猪免疫程序
配种前:
猪瘟
细小病毒
伪狂犬
乙脑
口蹄疫
圆环病毒
配种后:
每个月进行一次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的免疫,持续一年
怀孕母猪免疫程序
产前30天:伪狂犬
产前15-7天:病毒性腹泻疫苗(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或大肠杆菌疫苗
产后15天:圆环疫苗
产后21天:猪瘟疫苗
经产母猪免疫程序
每年普免:
猪瘟疫苗3次,每次2-4头份
蓝耳病弱毒苗3次,每次1头份
伪狂犬弱毒疫苗3次,每次1头份
圆环二型病毒疫苗3次,每次2ML
口蹄疫疫苗3次,分别在3月、10月、11月
季节性免疫:
每年3月份和10月份各接种一次乙脑疫苗
其他补充免疫
根据当地疫病情况,可能还需要接种其他疫苗,如蓝耳病灭活疫苗、大肠杆菌疫苗等
建议
灵活性:不同猪场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免疫程序,不可死搬硬套。
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和疫病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应激管理:注意疫苗注射给母猪带来的应激,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应激反应。
环境消毒:加强环境消毒工作,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以上免疫程序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考框架,具体实施时可能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