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用兵程序主要基于 府兵制,这是一种职业兵制,其程序如下:
兵源征发
府兵主要从21至60岁的成丁中征发,每3年或6年选点一次。
一旦确定军名,即成为府兵,隶属于折冲府。
军事训练与生产
府兵在农闲时由兵府负责操练,提高战斗力。
平时,府兵在家生产,战时则出征御敌。
番上服役
府兵的重要职责是轮流到京师或者边塞服役,叫做“番上”。
在服役期间,士兵可以免除自身的租和调,但所需的兵器和衣服粮食等都要由自己负责筹备。
战争动员
在发生战争时,除了府兵外,还经常征发兵士征行和远镇,称为兵募。
兵募的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寡因情况而异,范围大致限于指定地区。
军队组成
唐前期军队由府兵、北衙禁军、兵募、边防军和团结兵组成。
唐后期的神策六军由太监把持,而藩镇兵由节度使控制。
军事领导
唐朝初期,李渊设立大将军府,任命李建成为左领大都督,统率左三军;敦煌公李世明为右领大都督,统率右三军。
府兵制在唐太宗李世民期间发展到了顶峰,帮助李唐夺取了天下。
总结:
唐朝的用兵程序以府兵制为核心,通过征发、训练、番上服役和战争动员等程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军事体系。府兵既是军人,也是农民,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既保证了兵源,又减轻了国家的负担。然而,随着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逐渐衰落,最终被募兵制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