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项目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审计启动工作
明确审计目的和范围。
建立审计小组。
了解项目概况,熟悉项目相关资料。
制定审计计划。
审前调查与审计方案制定
收集项目基本情况报告、审批过程资料、财务报告、投资完成情况报表等资料。
对建设项目进行初步认识,评估审计工作量和工作重点。
编制项目审计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审。
审计通知书制定与送达
根据审前调查结果,明确审计范围、起始时间、审计组成员和组长人选。
制成审计通知书,经规定程序签发后,发送至被审计建设项目管理机构。
必要时,抄送其他相关部门和参建单位。
资料收集与了解情况
审计组按照审计通知书规定时间开展审计工作,全面了解被审计建设项目的现状。
收集前期审批、工程施工管理、物资管理、合同结算、财务会计和相关内部控制方面的文件资料。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阅读和分析,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检查并测试内部控制
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检查和测试,评估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发现问题及时取证,并协同项目管理人员纠正错误和弊端。
审计实施
针对确定的审计范围实施审查,发现常规性的错误和弊端。
协同项目管理人员纠正错误和弊端,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报告审计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审计小组提交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
被审计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书面意见,如无异议,审计机关将出具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
审计终结
审计机关在收到审计报告后,在规定时间内出具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并送达被审计单位。
被审计单位应在审计决定规定的执行期限内,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局。
后续跟踪与监督
确保审计决定得到有效执行,如被审计单位未按时执行,可采取进一步措施,如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或申请行政复议。
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审计项目的完整程序,旨在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