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审查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形式审查
检查合同是否具备完整的形式,包括开头、正文和签署部分。
确认合同文件是否规范、合规,是否附有对方的相关材料,如营业执照、资质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委托书等。
审查合同文件的完整性,查看是否有前后矛盾的地方。
事实审查
审查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已经或必然反映出来的事实,区分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
确认这些事实是否成立,是否存在风险,并进行必要的调查式询问。
证据审查
对需要证明的事实进行遴选,并寻找相应的证据来佐证观点。
审查过程中需要考虑法律规范的具体应用和合同内容的实务操作。
条款审查
对合同中的各个条款进行逐一审查,包括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格、支付方式、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
重点审查是否存在不公平、不合理或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款,以及是否有明确的争议解决机制。
法规规范的应用
在审查过程中,考虑如何应用相关法律规范,确保各方权利与义务明确、合法。
合同文本的修改
根据审查结果,与对方协商修改合同条款,确保所有修改都已体现在合同中,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修改过程中,要确保双方的利益得到平衡和保护。
最终审查
在协商修改完成后,对合同进行最终审查,确保所有修改都已体现在合同中,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检查合同的形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合同审查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防止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纠纷。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和需求,对上述步骤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