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预审的主要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资料收集
收集综合类资料和业务类资料,如各项制度、内控手册和流程图等。这些资料在预审阶段基本不会变化,可以提前整理收集,以便后续使用。
内部控制审计准备工作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接内控控制审计工作,可以提前进行内控控制审计准备工作,了解内部控制制度,查看内控手册和流程图,结合以前年度的访谈情况,整理访谈提纲,编制访谈记录等。
数据分析
分析期初和期末、上年度和本年度的数据变化,测算和分析各项财务指标,了解数据变化和指标变化的原因,形成记录,便于正审阶段底稿的完成和分析。
测算
一般情况下,测算利息、租赁负债、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根据测算情况分析差异原因,提示被审计单位完成数据的调整,尤其是在首次审计的期初数审计阶段,应当及时关于测算情况。
抽凭
在预审期间补充实质性程序底稿中的抽凭表,如果后续涉及到12月,再补充12月凭证。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公司的历史沿革、组织架构、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以及变化情况,并通过与管理层的深入沟通或访谈,进一步了解报告期内的行业状况、公司经营情况、发展战略以及发生的重大变化情况,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支持。
数据的初步分析
在获取预审截止日的财务资料后,审计人员对其进行初步分析,识别财务报表中的重大、异常或变动较大的项目,特别是那些可能引起重大错报风险的项目,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初步风险识别及评估
结合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初步数据分析的结果,识别可能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领域,并针对这些风险领域,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和应对措施。
内控的了解及测试
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建立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其他关键业务流程的控制设计情况,评估内控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识别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并选择部分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测试,以评估这些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制定审计计划和方法
根据审计范围和目标,制定审计计划和方法,确定审计人员和资源,安排审计工作的时间和进度。
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对企业或组织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确定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编写审计报告
根据审计结果和结论,编写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为企业或组织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这些程序共同构成了审计预审的完整流程,旨在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避免审计过程中出现重大遗漏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