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程序进行分区的目的是为了 确保操作系统的有效启动和系统的稳定性。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主分区的作用:
主分区是计算机启动操作系统的关键分区,每个操作系统的启动都需要存放在主分区上。主分区通常被命名为C盘,是系统启动时首先读取的分区。
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扩展分区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分区模式,但它不能作为操作系统的引导。逻辑分区必须建立在扩展分区上,而不能直接建立在主分区上。逻辑分区用于进一步细分扩展分区,例如创建D盘、E盘等。
引导程序的存储:
引导程序相关文件和内核文件通常存放在一个独立的/boot分区中。这样做的好处包括:
如果根分区位于RAID、LVM或采用的文件系统引导程序无法识别,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可识别的/boot分区来引导系统。
为了安全,可以只读方式挂载/boot分区,避免内核文件被意外破坏。
多系统共享独立的/boot分区,共享内核,还可以存放可引导启动的iso文件。
EFI系统引导:
在EFI(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系统中,引导程序存储在ESP(EFI系统分区)分区上。这个分区通常用FAT32文件系统格式化,可以防止被恶意软件攻击。EFI系统引导可以直接确定操作系统所在的分区,并加载操作系统到内存。
系统启动过程:
系统启动过程中,引导程序首先读取磁盘0号扇区的MBR(主引导记录),查找活动分区,并通过活动分区的DBR(引导记录)进一步加载引导代码。这个过程确保了操作系统能够正确启动。
综上所述,引导程序进行分区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操作系统的有效启动和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提供灵活的分区模式和安全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