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收集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确认病人信息
在样本采集前,必须确认病人信息与申请单是否一致。
嘱咐病人做好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容器选择与标识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容器,例如抗凝血需要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并确保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准确。
容器上需清楚标识病人姓名与编号,做到双标识。
特殊采样要求
样本采集前须留意部分项目有特殊采样要求,如使用专用抗凝管、特殊时段采集等。
采集
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采集,例如用注射器抽血时应轻缓注入试管,避免溶血。
复核
标本采集后应再次核对检验申请单信息、病人信息和容器标识三者是否一致,并标注采集时间。
知情同意与伦理审查
确保所有参与者都充分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
质量控制
在采集过程中,应对样本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以及样本的完整性、活力等指标。
详细记录
对采集的样本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样本来源、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等信息,以便于后续的追溯和分析。
样本处理与接收
样本收集完成后,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储存,确保样本在处理和接收过程中没有受到损害或污染。
每个样本必须被唯一标识,通常使用条形码或其他独特标识符。
合规和伦理审查
确保所有收集活动符合伦理和法律要求,尊重个体隐私和权利。
这些步骤确保了样本收集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对于后续的实验和数据分析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