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验收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验收前准备
制定验收工作制度和标准,包括验收程序和标准。
确定验收人员,可能指定专人或验收小组。
准备验收工具和设备,如验货台、验光灯、药品品名表、药品标签等。
到货验收
对比采购单和送货单,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等是否一致。
查验药品包装和封条,检查是否完好无损。
检查药品标签,确认信息是否齐全准确。
验收数量,核对送货数量和采购数量是否一致。
质量检查,按照国家药品质量标准抽查部分药品进行外观、溶解度、药效等检测。
验收记录
填写验收记录,详细记录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供应商等信息。
打印验收标签,并贴在已验收合格的药品上,注明相关信息。
比对并签字确认,验收人员与供应商或药品送货人员对比验收记录并签字。
验收结果处理
合格药品入库,按规定程序放置于指定区域。
不合格药品处理,及时与供应商或药品送货人联系,要求处理或退换。
统计汇总和分析,定期对药品验收工作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特殊药品验收
特殊药品如生物制品、进口药品等需要双人共同验收,检查最小包装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和合格标志,注明品名、数量、产地、生产企业、生产日期、批号等信息。
首营药品应有该批号的质量检验报告书。
冷链药品需检查运输途中的实时温度记录,并记录到货时的温度。
记录和归档
将药品验收记录归档,以便日后查询和质量追溯。
对于不合格药品,填写《药品拒收报告单》,报质量负责人复查处理。
以上步骤确保了药品在入库前的质量和合法性,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