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是一种 居住区规划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Clarence Arthur Perry)于1929年提出。该理论旨在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的模式。
基本内容
邻里单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城市居住区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以城市干道所包围的区域为基本单位,并配置有住宅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这些单元旨在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且优美的居住环境,同时使居民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居住的地区产生一种“乡土观念”。
规划原则
规模:
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来计算和控制。例如,当一所小学的合理规模为1000~2000名学生时,相应邻里单位的居住人数则为5000~6000人。
边界:
邻里单位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同时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开放空间:
应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机构用地:
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效劳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并适当围围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布置。
内部道路系统:
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
公共服务设施:
邻里单位内应配置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中心等,商业中心一般设在邻里单位外围交通方便的地方。
实践应用
邻里单位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流行,并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新城雷德朋等地得到了实践。该理论的核心目的是在汽车交通开始兴旺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居民生活、舒适安全且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
总结
邻里单位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居住区规划理论,通过合理规划邻里单位,可以提升居住环境质量,确保居民的安全和便利,并促进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