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华佗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并且因其医术高超,还被后人誉为“神医”。
华佗在医学上的成就包括:
外科手术:
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施行剖腹手术的外科医生,首创麻沸散,行剖腹手术,奠定了疡科理论基础,被尊称为“外科鼻祖”。
麻醉学:
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比欧美使用全身麻醉术早了一千六百多年,开创了中国全身麻醉法实施手术的先河。
针灸学:
华佗创立了华佗夹脊穴,绘制了脏腑经络图像,初步建立起经络循行图谱,主张针灸药综合治疗等,在针灸医疗的实践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医学理论:
华佗遵从“天人相应”的思想观点,提出了“阳常宜盈”和“脾胃说”的医学理论,强调脾胃是后天之根本,要想身体健康首先就是养好脾胃。他还首创脏腑辨证的雏形,即论内伤杂病、虚实寒热,均从人体五脏六腑出发,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华佗不仅医术高超,还注重养生之道,创编了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包括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当作“气功”。
华佗的医学成就和医德高尚,使他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传奇人物,被后世尊为“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