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两种 不同的政策手段,它们在经济调控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
定义: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开支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
措施:
加大政府财政支出力度,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如对财政困难的省市中央多给钱)以及多发国债等形式,政府多花钱。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目标:
提高就业率和促进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
定义: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控经济活动的一种政策,旨在保持币值稳定。
措施:
少印钱,控制金融贷款总量,使其增加速度控制在小幅增长范围内。
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通过创新和优化,精准有力地进行货币政策调控。
目标:
防止通货膨胀和外汇波动的风险。
促进投资和资本流动。
保持中性,既不过度宽松也不过度紧缩,以维护经济的稳定增长。
建议
协调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相互协调,以确保政策效果的最大化。例如,财政刺激措施可以通过货币政策中的流动性管理来支持,避免过度通胀。
防风险: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要密切关注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防止过度刺激导致的风险。
精准施策: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方向,确保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通过这两种政策的配合,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控制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