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简介

时间:2025-03-09 13:40:32 手机游戏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后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他是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也是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的词作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他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作品,深受康熙皇帝赏识。纳兰性德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词人,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和学者。他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为“清词三大家”。他的词作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其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