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预防措施
禁止野外用火:在森林防火期内,林区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包括烧荒、烧田埂草、烧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等。
携带火种管理:不要携带火种进山,禁止在林区内吸烟、打火把照明、野炊、烧烤食物等。
特殊人群限制:痴、呆、傻、精神病患者及未成年人不得进入林区,小孩不得单独擅自进入。
防火设施维护:保护森林防火宣传牌、瞭望台(哨),确保其正常运行。
应急响应
火警电话: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应立即拨打12119森林火警电话,并详细报告火灾情况。
扑救原则:扑救森林火灾应遵循“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及时扑打刚刚发生的火灾,彻底消灭余火。
安全培训:扑火队员必须接受专业安全培训,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
装备配备:扑火人员需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工具。
法律法规
法律责任:对违法、违规用火者,非公职人员将依法予以经济处罚或行政拘留;公职人员一律开除公职。对发生森林火灾的,将依法追究肇事者及相关领导的责任。
科普教育
提高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倡导文明祭祖方式,如献花、植树等。
科学预防: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相结合的办法,运用科技手段减少火灾发生次数。
火源管理
十不准:在林区内实施“十不准”规定,包括不准携带火种、不准吸烟、不准烧荒等。
火源监控:在森林周围或内部设置防火隔离带,清理、疏伐、修剪等措施,减少火势蔓延。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