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这句话的意思是 在初次听到一首曲子时,可能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但当再次聆听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曲子中所描述的那个人,能够深刻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这句话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再回头看时,发现那些曾经不理解的事物或情感,竟然与自己有着惊人的契合。
这句话的出处存在一些争议,有说法认为它出自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作品,也有说法认为它出自刘若英演唱的歌曲《后来》以及相关的公众号文章。不过,无论其出处如何,这句话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广为流传的感慨,用来表达人们在经历人生变迁后对过去的一种怀旧和感慨。
出自《后来》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曲中思念今犹在,不见当年梦中人。但愿还能再入梦,梦里相思缠绵情。
出自纳兰性德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意难忘,音犹存,鬓改亦念曲中人。从前不知曲中意!听懂己是曲中人!
其他引用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既然已是曲中人,何必再听曲中曲。曲中轻忆梦中人,梦醒时分叹红尘。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曲终人散梦已醒,何处再寻梦中人。
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使得它不仅在音乐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流传,成为了一种表达情感和回忆的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