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 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作的语录体典籍,最早见于赵岐的《孟子题辞》。该书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如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孟子的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强调对人的重视,并率先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一书共七篇,每篇分为上下,共二百六十章。具体篇目包括:《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和《尽心》上下。这些篇章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以及游说诸侯等内容。
代表作品包括:
1. 《鱼我所欲也》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富贵不能淫》
5. 《寡人之于国也》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孟子的哲学思想,也展现了其雄辩的文风和深刻的伦理启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唐宋以来,《孟子》逐渐成为家传户诵的必读经典,其学说和观点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