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人员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科学确定
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确定,确保没有遗漏,并严格控制涉密人员的数量,实现“最小化”。
严格审查
对拟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进行全面审查,包括政治背景、个人品行、社会关系等方面,确保其政治上可靠、作风上严谨、行为上自律。审查工作应在涉密人员上岗前完成,未通过审查的人员不得到涉密岗位工作。
分类管理
根据涉密岗位的不同,将涉密人员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这有助于合理化配置人财物等社会资源,提高保密管理效能。
全程监督
对涉密人员实施全过程、全方面的管理,包括入职审查、在职管理、离职审查等环节。通过教育培训、签订承诺书等多种手段,确保涉密人员在职业生涯中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责任追究
明确涉密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在发生泄密事件时,应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规范行为
涉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确保在工作中不泄露、不传播、不遗失国家秘密。同时,涉密人员应使用加密技术保护传输的数据,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
设备与场所管理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安装并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确保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安全。同时,对涉密场所实施物理隔离、24小时视频监控等措施,防止信息泄露。
动态管理
机关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涉密岗位,并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确认。涉密人员年度动态管理,确保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情况及时报备。
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涉密人员管理的框架,旨在确保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受损害。各机关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切实落实这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