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价格的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其价值上升或下降。例如,股票在市场上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其公允价值增加;相反,价格下跌则会导致公允价值减少。
交易量的变化
交易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交易量通常意味着更活跃的市场,这可能导致更准确的公允价值估计。相反,低交易量可能导致公允价值估计的不确定性增加。
发行量和再投资收益
金融资产的发行量和再投资收益也是影响其公允价值的重要因素。新发行的金融资产可能会以更高的市场价格出售,而再投资收益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收益或成本,从而影响其公允价值。
会计政策的选择
在会计处理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利润表,而是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资本公积。这种处理方法是为了平衡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银行希望以公允价值反映贷款,但又不希望这种变动影响利润表,从而影响业绩和股价。因此,通过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冲突。
减值测试的结果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要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测试结果表明资产存在减值,则需要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资产的减值准备。这种减值测试和相应的会计处理也会导致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
综上所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条件、交易量、发行量、再投资收益、会计政策选择以及减值测试结果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金融资产的价值在财务报表中发生变化。